close

文/楊淑娟
天下雜誌 第300期
加拿大的魁格.柯柏格跟一般大學生沒什麼兩樣。住在大學宿舍,穿著洗得有點褪色的襯衫、牛仔褲,看到客人便高興急切地介紹、導覽校園景緻。
 高健(化名)與一般的中國西部農村小學生也沒什麼兩樣。家貧,許多時間要留在家裡幫忙農事;學校也貧,就算去上學,有時也得在屋頂缺一角的教室做手工幫學校籌錢。
 這兩個人有什麼關係?
 柯柏格正在改變高健的命運!柯柏格領導的「解放兒童(Free The Children)基金會」在看到中國鄉下學校要學生做爆竹,結果發生意外導致三十多名學童慘死後,在遼寧、河北、甘肅等地建了十多所學校,還提供醫療用品與文具,讓幾千名兒童能健康成長、接受基礎教育。

千里外的貧病兒童
因此有書讀、有飯吃、有藥醫

 命運因柯柏格而改變的兒童,遍布全球。解放兒童基金會在世界各貧荒地區幫助修建三七五所學校,每天都有三萬多名小孩因此可以上學,還散發保健用品到四十個落後國家的五十多萬人、十七萬五千所學校,幫助貧家二萬多人生計,好讓孩子們能受教育、健康成長。
 柯柏格也因此經歷了與眾不同的成長生涯。他從十二歲起走遍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到台灣領過「全球熱愛生命獎」;上過好幾次歐普拉脫口秀、六十分鐘、CNN、《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與德文、日文、中文等節目與媒體;被聯合國選為合作伙伴舉辦五十週年活動;見過教宗若望保祿、德雷莎修女、達賴喇嘛、伊莉莎白女皇二世等世界領袖;還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這些資歷,看來很容易令人以為是出身富家少爺,從小被刻意栽培的結果。但是柯柏格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老師,住在學校宿舍,要自己做許多雜事,與他握手時就會發現,雙手不像一般受寵驕縱的少年般細嫩幼軟。

九年前十二歲少年的驚訝 
九年後已發芽開花

 柯柏格有今天,完全因為有夢想、有毅力、有眼光,以及家庭、學校與整個社會都提供沃土讓他的夢想能實現。
 夢想的種子在九年前發芽。一九九五年一天早上,十二歲的柯柏格正要看報紙的漫畫笑一笑時,讀到一則巴基斯坦男孩四歲就被賣為童工的悲慘故事,他大感驚訝,一樣是小孩,竟有這麼迥異的命運。
 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到圖書館找資料、也在學校向同學演說,立刻湊了十幾個人共同成立「解放兒童」組織,希望能解放因為戰爭、貧窮而失學的孩子們。「我們這個世代總被假設是明天的領袖,我們一定要從今天就開始當家做主!」小小年紀,柯柏格就有雄心壯志,「兒童也能幫助兒童」。
 九年下來,解放兒童基金會迅速擴張。當初只有十幾個加拿大小學生組成的機構,今天在世界各地已經有上百萬年輕人參與,每年夏天還有青年義工營到落後國家教孩子們各種學科。「與其互相爭戰,還有很多人類問題我們可以解決,」參與解放兒童基金會活動的中學生吉莉斯說。
 解放兒童基金會如何能將夢想實現?
 初生之犢不畏虎,這些孩子們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許多成人。基金會成立之初,柯柏格與同學在學校與附近社區到處演講,讓大人了解世界各地有許多小孩淪為童工、失學、受苦,也寫信給主要報紙、加拿大總理、甚至美國總統等世界領袖,希望引起共鳴。
 慢慢地,他們的聲名逐漸散播。一九九五年年底,柯柏格甚至受邀到安大略工會聯盟對二千個大人演講,為基金會募到十五萬加幣。
 他們也利用每個小機會爭取財務資源。像是在車庫舉辦舊物拍賣、幫忙洗車、或是舉辦小型競走比賽,募集資金幫助遠方的孩童。
 這些活動到目前還在各地不斷進行。目前解放兒童基金會有六五%的捐款來自兒童、青少年們的捐獻與在各地的募款活動。
 在多倫多,甚至有來自台灣的青少年學生組織也每年在購物中心表演傳統舞蹈、義賣中式食物幫忙籌款。連紐約的貧民區小學生,都用二毛五的硬幣累積成一五○美元,想幫助非洲小孩建學校。「這對他們可是一大筆錢!」柯柏格充滿感動。

十三歲,七星期 
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全走過

 柯柏格本身也毅力驚人。
 他從小就觀察如何培養耐性。他的母親是特殊教育老師,常常帶他到學校、教室看她怎麼教學。「我了解到她多有耐心,」柯柏格對母親怎樣一遍又一遍、重複教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還記憶猶新。
 也因此,在他還不滿十三歲時就一再努力,花了八個月說服母親讓他到亞洲走一趟,親身了解童工遭遇。
 當他向母親提出要到亞洲落後國家時,他母親說除非你能籌到旅費、而且證明你會安全。「她以為我沒法做到,就會算了,」柯柏格做了個鬼臉。
 沒想到他真的到處辦募款活動、演講,湊齊了旅費,還不斷寫信與當地的人聯絡,確定他一路有人照顧、陪同,可以安全回家。
 八個月後,柯柏格與一個二十五歲、也很關心人權的朋友踏上旅途,花了七個星期走訪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與泰國。
 這些經歷與訓練,培養了柯柏格的挫折容忍力。遇到挫折時,他就想想有那麼多人在支持、鼓勵他,「做這些事情,不是因為它們容易做,而是為了正義。」
 再想想九年來的成績,就更能支持他走下去。九年來,超過一百萬個青年參與解放兒童的活動,每天有那麼多人為了一樣的理想在奔走,有那麼多不同的成長機會;再翻翻那些活動的照片,看看需要援助的臉孔,就又能振作起來。
 不過,提起這些成就,柯柏格很謙虛地歸功於別人。
 尤其是母親,一直教他課業不是人生的全部。柯柏格記得,小時候很多同學放學後、放假時都得去上才藝課或補習數學等功課,但是他的父母卻要他們兄弟倆一定要留一段時間做義工,幫助別人。
 尤其是當柯柏格讀到巴基斯坦童工的故事、想有所貢獻時,「她沒有告訴我別人會解決、等我長大再說,而是要我去找資料、做研究,」柯柏格到現在還是覺得母親是解放兒童基金會最大的啟蒙者。
 時至現在,即使柯柏格的哥哥自牛津、哈佛等名校畢業,許多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爭相聘用,他的父母還是支持他放棄那些高薪厚職,在解放兒童基金會工作。
 這並不代表他的父母不重視學業或成就。柯柏格念高中時,因為常出國,其中一年甚至只上學二十八天,但是父母仍鼓勵他用通訊學習,因此,他即使行程滿滿,也只比一般人多念一年中學,還申請到名校多倫多大學。
 到現在,母親還是會看他的行程,有沒有在學業和活動之間折衷,要會向一些人說不,留時間唸書。「他們教我們,生活要平衡,」柯柏格體認。

我感謝母親 
她沒有要我等長大再說

 同樣地,柯柏格也感謝別的父母親幫助他們的孩子支持解放兒童基金會。二○○一年,加拿大愛爾聖斯小學一名學生的母親派瑞斯在聽到朋友提到解放兒童組織基金會的義行,以及到海地建一所學校只要花六千元加幣後,他們一個傳一個,聚集了一些家長與學生透過賣爆米花、冰棒、玩具與表演等活動,全校湊齊了錢到海地建一所學校。「教書三十年,還沒見過這樣的事,」愛爾聖斯小學當時的校長奧斯汀也大為感動。
 柯柏格還親眼目睹許多父母帶著小孩來當義工,向他們解釋,該怎麼幫助人,「如果父母們只是用嘴說說,小孩很難真的投入。」
 對於未來,解放兒童基金會有更大的夢想。一九九九年,他們成立了今日領袖組織(Leaders Today),在世界各地幫青少年上課、演講、舉辦活動,希望培養年輕一代的自信、領導、溝通、團隊合作等能力,進一步改變整個世界。
 許多學校甚至把今日領袖的課程納入正式學程中,每年光是北美地區就有二十萬人得像學數學、英文一樣,修習這些課程。接受這個課程訓練的十七歲高中生海馬克因此在暑假到非洲當義工,「每天我都覺得我一點一滴地改變了別人的人生。」
 最令人欣慰的是,解放兒童基金會不斷向下扎根,點燃了更多人的夢想。柯柏格等人繼續到小學、中學演講,告訴年輕一代「不要一直聽別人說你還小,你不會太小,每個人都可以做一些事。」
 基金會因此不斷收到學生們演話劇、舞蹈、義賣籌來的小額捐款。「捐獻不只是錢而已,更重要的是了解了這些世界上的議題,以及教育自己對這些議題的思考,」九年級的艾波斯朵感受。
 柯柏格對台灣青年學生也有一些夢想。柯柏格十八歲來台灣領熱愛生命獎章時,驚訝地發現,台灣學生用功讀書的程度是他所沒見過的,也感到遺憾,大家應該可以多花點時間學會幫助別人,激發、了解品格中向善的一面。
 他期待,有一天在台灣年輕學生主動發起解放兒童的分會,參加全球一起幫助更多兒童的大潮流,「不要只是等著長大!」

柯柏格與解放兒童基金會

˙柯柏格︰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十二歲時成立解放兒童基金會,立志要用兒童的力量幫助兒童
˙解放兒童基金會在中國、多明尼加、厄瓜多、肯亞、墨西哥、南非等十多國有辦公室分會,最接近台灣的辦公址是日本
˙主要活動︰幫助四十多個國家建學校、提供醫療與教育用品、幫助家庭謀生增加所得、訓練與培養世界各地年輕學生的領導力
˙解放兒童基金會網址︰www.freethechildren.com
˙參加相關活動詢問與報名︰youth@freethechildren.com



文章出處:
http://www.lcenter.com.tw/inter/CanadaDetail.asp?no=6

Free the Children首頁
http://www.freethechildren.com/index.html

若我願意為了他人而活,
希望 我也可以如此為了改變世界而做些什麼.
這就算是 我對自己存在的新願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morale 的頭像
    remorale

    morale (半調子)

    remora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